今天给各位分享雁荡山的岩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雁荡山是怎么形成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雁荡山名称由来是什么
雁荡山的由来是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原意是指鸿雁栖息的水荡,说的是雁荡山西部高峰顶上的一个湖。旧《浙江通志》载:雁荡山在温州府乐清县东九十里,高四十里,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雁归时多宿于此,故名。”这段文字既解释了雁湖之名的来历,也说明了雁荡山是因为雁湖的原因而提名。既名雁湖,叫雁荡另有一个缘由。
所谓湖,是指积水的大泽,而荡则是指既积水又长草的洼地而言。根据历史文献中有雁湖很早就已淤塞成芜田的内容分析,雁湖”和雁荡”应该是因自然环境变迁而先后出现的含义相近而又所区别的两个名词,历史上应该先有雁湖”之名而后才被改为雁荡”的。雁荡”之名的出现,最早是为了替代已遭淤塞而长草的雁湖之名的,又后来,因为雁荡”被用作了山名,雁湖也就恢复了原名。
历史上,雁荡山”有时又被写作雁宕山”。据《正字通》:与宕通”,则是说雁荡山”与雁宕山”义同。但清乐清籍文士施元孚则有不同的看法:荡以水言,宕以石言”,大意是说雁荡山”者,是因为雁湖而言,说雁宕山”者,则是因为山峰多石而言,可备一说。
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北雁荡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荡山,简称雁山。
雁荡山系是由中生代、白垩纪的火山爆发所形成,距今约有1.2亿年,核心区全由厚流纹岩组成。是古太平洋伊邪那岐板块向亚州大陆俯冲过程中,地壳、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属环太平洋亚州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山,经断裂切割抬升而成为典型性的破火山立体模型。
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这一年代中最具典型性、最具完整性的座古火山,喷发年代早于太平洋安第斯山火山带、美国西部火山带和俄罗斯远东火山带。
先后喷发过四次和一次岩浆侵入,形成了四个火山岩石地层和一个岩浆侵入岩石地层,被世界地质学界称为“古火山博物馆”、“是一本记录复活型破火山的书”和“雁荡山地貌”。
组成雁荡山奇峰怪石的岩质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的低硅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侵人岩浆形成的石英正长岩。
雁荡山在火山喷发形成之后,没有沉积变形,而是经断裂深切、抬升、崩落等地质作用形成了目前这种垂直节理发育、岩石裸露、穹崖巨谷、奇峰怪石峭拔险怪、雕镂百态和天生桥的地貌特征。
雁荡山属括苍山系支脉南端,整体山势东北、西南走向。山峰高大,高差通常在二百米左右,百岗尖、雁湖尖、凌云尖、乌岩尖,合称“雁荡四尖”。
主峰百冈尖,由三尖合成,东尖较低,西尖最高,海拔1150米,与西部海拔1056米的雁湖尖雄武屹立于雁荡山腹地,统领周围连绵起伏百来山峰。
中雁荡山有哪些险峰
1、显胜门两崖高耸两百米,间距仅数米,沿着弯曲的石路走到门内,抬头仰望,壁顶复合,仅留一线,这种距离的束峙产生的效果至为强烈,令人头晕目眩,不能久待。再进去数百丈,则绝壁四合,脚下涧水潺潺,非常深邃幽静。
2、玉甑峰是中雁荡山的图腾。又称道士岩,状如倒扣的铜钟,拔地而起,声势逼人。玉甑峰高耸云天,一峰独出,万峰伏首。这种孤高使登临者产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雁荡山的主心骨。
3、仙姑洞是一个曲尺型的奇洞,洞内翠壁丹崖别开化境,外则层峦叠嶂峭壁万仞。
4、合掌峰是灵峰的主峰,白天看起来像双手合掌,中间有一条缝隙,凌空耸立,直指蓝天。
5、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雁荡山最华美的乐章之一。沿鸣玉溪而上,山腋两壁,危峰乱叠,溪涧潺潺。日景耐看,夜景销魂。
雁荡山博物馆介绍
1、雁荡山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景区,共分八个展厅和三个展廊,室内展教展示区域面积为3620平方米,拥有专兼职科普人员104人,展教设施设备有VR技术、岩石小课堂、科普抢答、智慧拼图、火山喷溢演示、火山主题世界公园动态展示、破火山深化进程等。
2、该馆全年365天开放,还多次开展“全国科普日”“地质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走出去”科普活动,组织多次公众科普报告、科学家科普讲坛等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承接青少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等青少年科普活动,经常举办中小学教师科技培训、研修实践等活动。同时,该馆还开通了线上虚拟展示、专门的科普网站,并配备了配套的科普课程、图书、视频等资料。
好了,关于雁荡山的岩石和雁荡山是怎么形成的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