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撤县为市(子长撤县设市有什么好处)

日期:2024-03-16 18:52:24 作者: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子长撤县为市,以及子长撤县设市有什么好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延安子长的来历

延安子长县在建国前叫瓦窑铺。因在三十年代谢子长和志丹县的刘志丹两位早期共产党人闹红,创建了陕北红军,后都英勇牺牲。为了纪念谢志长烈士,将瓦窑铺改名为子长县。

子长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1、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郡县制,于今榆林一带置上郡,在今子长县石家湾乡曹家坬附近设阳周县,隶上郡。

2、新莽时期,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仍隶上郡。东汉初,废上陵峙,置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附近),子长县为上郡肤施县地

3、北魏中叶,在今子长、延川县交界地带设朔方郡魏平县,境内为魏平县地。神龟元年(518),在今县东北部设城中县(治所在今子洲境内),境内分属城中、魏平两县。

4、隋代开皇元年(581),城中县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称城平县,治所东迁30里(今清涧县境内),境内仍属城平、魏平两县,隶延州

5、唐代武德元年(618),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境内为上郡延川县地。

6、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庆历元年(1041)设丹头寨(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元符元年(1098)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崇宁元年(1102),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子长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蒙古宪宗二年(1252),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

7、至元元年(1264)析置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

8、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子长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

子长市的由来

1、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境内隶郎延路延州,仍为延川县地。至道子长县年间(995~997),境内被两夏占据。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庆历元年(1041)设丹头寨(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

2、元符元年(1098)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崇宁元年(1102),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子长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

3、蒙古宪宗二年(1252),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至元元年(1264)析置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子长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清代实行省、道、府、县四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本文由智悦旅途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