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理的介绍(大理历史由来)

日期:2024-03-14 08:42:13 作者: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对大理的介绍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大理历史由来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大理历史详细讲解

1、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苍山马龙峰、中和峰、海东鹿鹅山曾出土大批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石坠、粗陶器。

2、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永昌郡。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3、唐初,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了其他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4、750年(天宝九年)到754年,唐朝先后三次派鲜于仲通、李宓率大军攻打南诏国,南诏王阁逻凤与吐蕃结盟,三次大败唐军,史称天宝战争。

5、779年(唐大历年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今大理旧城。南诏国在大理境内定都时间共达163年。唐德宗贞元十年,派遣节度使前往南诏,与南诏王异牟寻会盟于苍山,两国再度恢复和平。

6、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7、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元世祖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云南省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8、1381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民起义,建立杜文秀穆斯林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9、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驻地,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

大理市人文概况

1、大理是一个人文风情非常浓厚的地区,我个人认为大致有这几点:

2、其一,大理地区以白族为主,白族是个人文风情非常深厚的民族,如大理的“风花雪月”,就被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下关风天天刮得人发晕;上关花可能是子虚乌有,反正现在是看不到了;苍山雪也很少见,至少三月份就很难看到了;洱海月还行,但一年也就是旱季满月的那几天好看。但大理人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可见人文风情之深。

3、其二,白族是个非常喜欢过节日的民族,一年大约有半年在过节。他们自己的节日就已经很多了,有许多你想不到的节日,如葛根节(就是卖葛根,一种中药材)、开秧门(开始插稻秧)、关秧门(稻秧插完了)等等,而且其它民族的节日他们也过,并且比别人过得更热闹,如火把节原是彝族的节日、春节原是汉族的节日,但大理人一样过得热火朝天。

4、其三,大理的苍山洱海风景一般,远没黄山、三峡等壮观,但苍山洱海间的人文景观很多,如大理古城(南诏和大理国的都城)、三月街(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之说)、崇圣寺(据说大理国有九个皇帝在此出家,全国仅此一家)、蝴蝶泉(现在蝴蝶少了,但传说还在)、将军洞(祭祀唐朝进攻大理的将军李宓)等。

大理的由来简单介绍

大理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以礼治国的意思。大理一词最早始见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以国号的形式出现。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

OK,关于对大理的介绍和大理历史由来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本文由智悦旅途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