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天坛圜丘直径和天坛神乐署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天坛尺寸数据
1、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徵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2、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天坛有多少砖
天台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
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北京天坛圜丘的来历
1、圜丘是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对祭天大典奉行不辍,每年按时祭祀以祈祷国泰民安。
2、北京天坛圜丘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其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风格。
3、北京天坛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嘉靖皇帝为了实行四郊分祀而专门修建的祭天建筑。最初修建的圜丘坛是一座青色琉璃祭坛,其原址就在现在圜丘坛的位置上。
4、明朝初建的圜丘坛和现存的圜丘略有不同,根据历史记载:圜丘共有三层坛面,坛面最上层直径五丈九尺,高九尺,铺砖九重,栏板共计36樘;坛面中层直径九丈,高八尺一寸,铺砖七重,栏板共计68樘;坛面最下层直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铺砖五重,栏板共计100樘。
5、坛面及栏板皆用青色琉璃。从历史上对于嘉靖朝初建圜丘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圜丘比今天的圜丘要高,每一层坛面的直径也比今天的圜丘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天坛圜丘直径和天坛神乐署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